2018年10月11日,来自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的Ian Freestone教授在必赢bwin官网入口做了题为“从科技研究角度考察公元1千纪的罗马玻璃生产”(The Roman Glass Industry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AD)的精彩讲座。讲座结合考古发现和科技分析研究的结果,再现了罗马泡碱玻璃的生产、流通和衰落的全过程,对罗马玻璃的原材料、制作工艺、生产模式及回收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讲座由崔剑锋副教授主持,必赢官网吴小红教授全程参加了讲座。
Ian Freestone教授
Ian Freestone教授首先介绍了罗马玻璃的生产规模及研究范围。早期的玻璃器为精英阶层生产的一类稀有且特殊的器皿,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由于玻璃吹制技术的出现并取得较大发展,中等收入的人群也开始使用玻璃餐具等器皿。并且这一时期,大量的玻璃生产还被用于玻璃窗或玻璃运输容器的制作上。
来自埃及湖区的泡碱
玻璃的初熔-重熔生产分支模式
随后,Freestone教授依据罗马玻璃的大量化学分析和对一系列古罗马时期玻璃熔炉的考古发掘,指出罗马玻璃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两步:初熔生产和重熔生产。玻璃初熔的工作坊主要位于地中海东岸地区,那里有很好的沙子和泡碱资源,而用于玻璃重熔和加工成型的次级作坊则贯穿了整个罗马帝国的玻璃生产。更大的玻璃熔炉近期在埃及泡碱谷(Wadi Natron)发现,这里可以熔融20吨玻璃。
水池状玻璃熔炉与玻璃母
Freestone教授还教授了如何运用同位素分析帮助确定罗马玻璃的生产模式。锶同位素用于确定玻璃中沙子的类型,是来自内陆砂还是来自海砂。而钕同位素则用以区别沙子的产地,是来自地中海东岸海是来自地中海西岸。经过对罗马玻璃中锶、钕同位素的分析检测,罗马玻璃中的沙子类型应是海砂,其产地在地中海东南岸。此外,通过Ti、Al、Si三种氧化物的比值,可以将地中海东岸公元一千纪以来的若干初级玻璃生产中心分成9组,代表了不同时间和地区的玻璃生产中心,用以指示长时段内初级玻璃生产中心的变化。
锶同位素区分沙子类型
Freestone教授在讲座中还谈到了罗马玻璃的循环使用问题。指出如何使用化学分析判断玻璃的重熔。如早期工匠使用MnO或Sb2O3作为玻璃脱色剂制作透明玻璃,而对于罗马帝国晚期的部分玻璃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其中既含MnO亦含Sb2O3,是明显的循环利用的结果。此外,对于9世纪西欧地区的弱呈色及无色玻璃器进行检测,其中发现较高含量的着色元素(高达1%的铅和铜),这意味着彩色玻璃存在广泛的循环利用现象。另外,在意大利圣文森佐-沃尔图诺的9世纪玻璃作坊遗址,这里的蓝色透明窗玻璃中发现了马赛克残留颗粒,这同样是玻璃循环利用的证据。
彩色玻璃和玻璃失透技术
最后Freestone教授讲授了泡碱玻璃生产的衰落和终结。在对印有日期的伊斯兰玻璃砝码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大约在公元845年,泡碱玻璃不再使用,植物灰重新成为玻璃生产的主要助熔剂。Freestone教授认为这一转变发生的原因很可能受到政治动荡亦或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对于埃及和巴勒斯坦停止生产泡碱玻璃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埃及持续生产泡碱玻璃的时间比巴勒斯坦长约50-100年,巴勒斯坦玻璃中的氧化钠含量一直低于埃及玻璃,并随时间持续走低,泡碱可能被用于肥皂和医药生产,与玻璃生产形成竞争,且泡碱玻璃与植物灰玻璃间的转变应不是突变,而是一个持续受到影响的过程。最终罗马泡碱玻璃被欧洲的木灰做助熔剂的富钾玻璃所取代。
Freestone教授对罗马泡碱玻璃的发展至消亡的科技考古研究讲授得深入浅出,使我们清晰的了解了古罗马泡碱玻璃工业的发展演变历史,对我们通过科技分析研究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讲座座无虚席,在讲座最后,Freestone教授还回答了听众提出的“植物灰助溶剂与木灰助溶剂的区别”、“罗马早期彩色玻璃器的工艺”等问题。
讲座现场
刘念 撰稿
崔剑锋 审校